信阳新闻网欢迎您!

“最美汝瓷伉俪”不当大师当陶工 被授予2018全国“最美家庭”

2018-08-06 17:32:48 来源:大河网
欢迎订阅《信阳手机报》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/月 不收GPRS流量费

把爱好、家庭、事业完美融合,在今天有可能吗?汝州的王振芳、范随州家庭给出了一个肯定的答案。

他们一个是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,一个是中国陶瓷工艺大师,生活中是夫妻,工作中是搭档。他们有化泥为玉的高超技艺,他们人如汝瓷般低调、不张扬,在事业取得成功之后,不忘陶工本色,身居深山只为研发出汝瓷的下一个可能。近日,王振芳、范随州家庭被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授予2018全国“最美家庭”,成为1000户全国“最美家庭”中的一家。大河报·大河客户端记者赶赴汝州采访,寻找这个“最美家庭”的“最美因子”。

夫妻互称“老师”珠联璧合探索汝瓷艺术

8月3日一早,趁着晨雾清爽,王振芳、范随州夫妇和往常一样,带着干粮进山找料。陶瓷圈里素有“烧天青难,难于上青天”的说法,而用汝州当地含有多种元素的天然矿物做釉料,才能烧制出汝瓷如玉的天青色。

汝瓷制作中,王振芳主攻刻花,范随州主攻拉坯,夫妻间的默契融入一件件作品中。独树一帜的作品,让许多陶瓷收藏家印象深刻。“就看到他们夫妇两个人的影子,阳刚和阴柔相融合,如琴瑟和鸣,作品不分彼此。”

踏入范随州、王振芳夫妇创建的汝瓷文化园,展厅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华和瓶。当年,著名婚恋节目主持人孟非第一次见时,便心领神会地脱口而出:“天作之合!”

这件汝瓷作品由两个经典的汝窑瓷器造型玉壶春连心连体而成,寓意交流融合、合作共赢,表达出中华民族“和”的千年文化理念。“作品最初的创作灵感,是想表达夫妻连心、家庭和谐,以‘小家’的温馨、和睦喻‘大家’的和谐繁荣。”王振芳说。

出双入对的伉俪,平时相敬如宾,习惯以“老师”互称,“一路走过来真的不容易,我们总结的是相互信任、陪伴和尊重”。

夫妻携手25年的经历和感悟,被他们注入每一件汝瓷艺术作品中。

无偿公开制釉配方推动汝瓷传承发展

常言道,“教会徒弟,饿死师傅”。汝瓷制作关键在于制釉,制釉配方一直被视为行业核心机密。然而,8年前,王振芳、范随州夫妇却把配方无偿向徒弟们公开。

这个举动出人意料,在许多人看来有点傻。最初夫妇俩也有过犹豫,配方是他们经过二十多年经验积累探索出来的。“只要回想起这中间的历程,真是道不尽的艰辛和汗水,确实心有不舍。”

不过,他们考虑问题有自己的逻辑,那就是“社会担当在前,个人利益在后”。范随州说:“将来我们老了,配方也带不走,但汝瓷的发展需要年轻人来传承并向前推动。”

事实上,公开配方后,研究制釉配方的核心团队变成了师徒六个人,大家站在了同一起跑线,共同学习进步,“徒弟教会了,师傅也没被饿死,”汝瓷发展还不断出新成果。

传承汝瓷责任之外,王振芳、范随州热心公益,曾积极参与汶川地震救灾捐助,荣获“重建汶川爱心大使”称号,并连年捐资助学、帮扶贫困家庭,公司还聘用了许多下岗女工。夫妇俩被25岁的汝瓷青年传承人陈好丽视为“娘家人”,这是因为11年前,父母意外离世让陈好丽成了孤儿,王振芳主动收其为学徒,大事小情关怀不断,婚嫁也帮忙操办。

营造学习型家庭传承手艺人的执着与坚守

“大音希声,大象无形”。汝瓷含蓄内敛,这种简单的美与王振芳、范随州夫妇很像。王振芳夫妇俩眼中的自己,不是艺术家不是大师,而只是一名陶工。范随州说,中国陶瓷史上那些精美无比的每一件瓷器,正是那些朴实憨厚的匠人,世世代代在泥浆中摩挲、在炉火旁熏烤中诞生的。

在女儿范晨雨的印象里,小时候过得有些委屈,父母“一天到晚都是汝瓷”,常忽略了自己,有时候为了一件作品,心无旁骛得甚至忘记做饭。不过正是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,女儿的学习也继承了这份专注,从未上过辅导班,但成绩优异,后来考上了复旦大学硕博连读。

这是一个学习型家庭。一家人外出旅行去的最多的是博物馆,平时也常围坐一起探讨汝瓷问题,女儿时常贡献好点子。现在,女儿送给父母的生日礼物最多的是书籍,范随州说:“过去是我们给女儿推荐书看,现在我看的书都是女儿看过的。”夫妇俩并不介意女儿没有继承汝瓷事业,“只要对社会有用就行”。在他们看来,虽然没有将手艺传授给女儿,但传递给了女儿手艺人专注、执着与坚守的精神。

在两人的工作室里,摆放着各种刚实验出炉的陶瓷样本,这都是根据不同的配方和原料烧制成的。就在采访当天,王振芳接到通知,她的作品入选2018·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。

编辑:@翟存明 投稿
  • 报晓风
  • 信阳日报微信信阳日报微信
  • 掌上信阳微信
  •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
  •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

请您文明上网、理性发言,并遵守相关规定。网友评论

验证码:

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。

评论列表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回到顶部

工信部备案:豫ICP备09044067号

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:01201517001

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:1910522

豫公网安备:41159002000089号

河南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

信阳网络辟谣
订阅手机报 信阳手机报